中醫藥及民間對牙髓病的治療據有關史料考證,我國早在西元前數百年就有關於牙病治療的記載,湖南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手抄本《五十二病方》,就記載用榆皮、美桂等中藥縛孔(填人齲洞),其目的是充填齲洞以恢復牙齒外形。或是為治療牙髓病填人藥物以消炎止痛,因殘缺不全無法考證。但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治療牙病書籍。歷代的醫學書籍也都有治療牙病的論述,例如:成書於西元2世紀的《金匱要略》,就有用雄黃治療小兒蟲齒的論述。在此後的醫書中,又有用砒霜等毒殺“蟲牙”的記載。這與現代用砷劑失活牙髓的方法基本相同,比國外早 1500多年。除此之外,為了達到對牙髓病消炎止痛的目的,我國古代採用的治療方法較多,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:
1.藥物含漱 如漢代初期的史記《蒼公傳》中就有用苦參湯含漱治癒牙痛的記載;唐代孟詵著《必效方》則用桃、李、槐樹皮等煮酒含漱。
2.針灸穴位鎮痛 西元前3世紀成書的黃帝《內經》就有用針灸治牙痛的記載;史記《蒼公傳》中亦有敘述,並配合湯藥含漱。針灸穴位鎮痛經歷代醫學家的探索研究,已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方法,對不同牙位的鎮痛,通過不同的經絡,採用不同的穴位針灸,但治療各牙的配合穴位則基本相同。
3.熏牙 唐代即有用莨菪子煎煮產生蒸氣對著口熏牙,孫思邈著《外玄秘要》中也詳細敘述。此後代代相傳,至清代朝廷的太醫院中還有銀質熏牙器及調節管,現仍保存於故宮博物院。
4.齲洞置藥 用各種中草藥搗爛,或用成藥填人齲洞,以達到消炎止痛或失活的作用。現民間仍在使用的有六神丸、正露丸等。此外,一些患者在牙痛時亦有採用各種動植物製劑填入齲洞,以求消炎止痛,這方面的方法頗多,不勝枚舉。
5.中草藥外敷 採用具有托毒作用的中草藥,搗爛後敷在腫脹的顏面部,力求消炎散腫,或使膿液趨向表面破潰,以防止感染擴散。
6. 物理降溫止痛 這是民間使用最廣而又最簡便的方法。在牙髓炎晚期,含漱冷水或酒確實能有一定的止痛作用。目前,在一些醫療條件差的地方仍採用此法,有的牙髓炎晚期,患者甚至帶整壺涼水候診。
7.口服中草藥煎劑 祖國醫學根據牙髓病不同的發展階段出現的不同症狀,採用辨證施治的方法,配用各種中草藥煎湯口服,經消化道吸收,通過血液迴圈產生藥效,以達到消炎鎮痛的目的。中藥煎劑對急性牙槽膿腫的輔助治療,具有降解毒素、消炎止痛、促進腫脹消退等功效。目前,仍然是口腔疾病中西醫結合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。此外,我國古代還有用各種中草藥及動植物製劑置放患牙,並採用咬、嚼、熨、烙、塗、寒、封等方法治療,以求消炎鎮痛或失活牙髓。
推薦閲讀:
點擊「確定」,馬上聯係客服進行免費諮詢預約!
點擊「打開微信」進入微信,點右上⊕,粘貼ID,添加客服開始免費諮詢!
點擊「確定」,即可諮詢預約維港口腔,並申請免X-Ray費用,免問診金費用!